为了让辖区居民切身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和价值,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和社区整合辖区旅游资源、红色文化资源,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打造了“非遗新和”特色党建服务品牌,设立了“吹糖人”工作室、“烫画”工作室,常态化开展“非遗小课堂”志愿服务活动。
去年8月,新和社区获评“内蒙古自治区非遗特色村镇”;9月,获批“自治区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”;10月,入选乌海市非遗特色系列主题旅游线路。
新和社区将“非遗牛皮烫画”“葫芦烙画”“吹糖人”“绘糖画”“蒙医沙疗”“非遗剪纸”等项目引进社区,邀请辖区热爱非遗文化的未成年人和妇女开展“非遗小课堂”志愿服务活动,体验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截至目前,社区开展了“寻春不负清明意”包青团、“由染而生 巧手成韵”扎染、非遗拓印、制作艾草锤等非遗活动16期,让更多人走进社区,了解非遗,为非遗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同时,非遗“蒙医沙疗”也深受辖区中老年人喜爱。新和社区将“蒙医沙疗”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的道德诚信积分银行、志愿云相结合,居民在参加活动获得积分后可以兑换“蒙医沙疗”体验。
居民王女士说:“社区的理疗服务和沙疗对我们老年人来说真的挺好,做完沙疗后腿和膝盖热乎乎的。今后,我会多参加活动积累积分,再来兑换沙疗服务。”
新和社区充分融合非遗文化,不断深挖“非遗+研学”“非遗+传承”的发展潜力,开展“非遗小课堂”寒暑期活动,丰富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;同时,创新非遗文化传播形式,打造非遗研学项目——非遗工坊、非遗农耕体验田等,让少年儿童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。截至目前,社区开展的16期“非遗小课堂”中,针对未成年人开展的有5期,活动包含非遗拓印、非遗扎染、非遗编织、非遗剪纸等,还邀请城区的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参加。
新和社区在推进非遗文化发展的同时,促进辖区整体经济发展,让居民实实在在感受非遗文化带动收入的增加。
根据非遗合作项目计划,吹糖人、绘糖画需要大量种植含糖量高的作物,种植含糖作物、制糖等环节需要进行规模化生产,因此,新和社区组建了合作社配合项目推进,同时为辖区居民增收创收。
据了解,新和社区成立了非遗工坊、制糖工坊等,带动辖区闲散劳动力就业,有手艺的工匠、家庭妇女可以自己制作手工艺品,如手工编织筐、手工花馍、手工布偶玩具等,由合作社统一在游客聚集地带销售;没有手艺的居民则可以进行甜菜种植、制糖生产。
新和社区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,还不断整合辖区旅游资源,深挖“非遗+旅游”“非遗+民宿”潜能,积极推进农文旅融合。目前,新和社区有欢喜小院、嘉旺农家乐等特色农家小院和3处采摘基地,另有民宿博物馆、朝阳渔湖、CS攻防箭基地等10家乡村旅游资源。
新和社区将继续让非遗文化成为居民丰富精神生活和增收致富的“引擎”。
上一条:
下一条:
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
地址: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:016000蒙公网安备: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:1503000001
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:0473-8992631,邮箱:whdsjzw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