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|||||||
漫步在我市的大街小巷,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夜晚街头闪烁的警灯,引导繁忙交通的身影,街巷忙碌的网格员,无处不在的智慧安防系统……每一份直抵人心的安全感、每一份安抚人心的踏实感,都与我市推进平安乌海建设、加强市域社会治理息息相关。
国以安为宁,业以安为兴,民以安为乐。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提出,“要保安全、护稳定,全力抓好安全生产,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领域风险,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,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乌海。”
织密防控网络 筑牢平安防线
“现在晚上出门散步,看到街头闪烁的警灯,小区里有监控,心里特别踏实!”家住海勃湾区新华西街道的居民李建军感慨道。这份安全感,是我市近年来持续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,推动人防、物防、技防、心防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。
针对警网融合不深、基层数据不实、风险掌握不准的现状,我市建成智能安防小区30个,建立9个“六无安全小区”,技防设施覆盖率达96.3%,创新建立10个试点社区警务室,推动社区民辅警由“下社区”到“在社区”“驻社区”转变。全市2个派出所被评为自治区“枫桥式公安派出所”,去年“一网考”每月成绩均在自治区前列。
同时,对于传统侵财案件存在的发案数高、破案率低、挽损较难等特点,去年以来,市公安局科学设置163个必巡点、43条必巡路线,常态化开展动态巡逻、公安武警联勤联防,确保群众见警察、见警车、见警灯,出警时间由13分钟缩短至7分钟以内,实现了快出警、强震慑。积极组织开展民生案件攻坚行动,通过“群内实时圈问、每周逐所通报、集中串案侦破”的“市—区—所”三级盯办机制,让“小案不小看”。去年,市公安局以打促防带动全年民生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62.1%,案件破获率提升至74%。
“我们积极发挥全市9个警务工作站驻点效能,成立5个PTU(警察机动部队)巡逻组,通过市公安局民警常态化支援基层、派出所民警加密巡逻频次等,以点带面提升社会治安巡控水平,扎实开展平安守护行动。”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马文智说。
深化社会治理 夯实平安基石
“你好,海勃湾区狮城街有个广告牌被风吹掉了。”“我的车让堵住出不去了,需要挪车。”3月27日,记者走进乌海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民情民意受理大厅,来电声、解答声、键盘敲打声和鼠标点击声不绝于耳。
一部热线,48个部门,“7×24小时”服务,365天不打烊,可谓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“连心桥”。
“我们运用大数据分析与专业研判,精准筛选出几大类群众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,全力攻坚、靶向施策,从根源上降低群众同类诉求发生率,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,提升群众诉求办理质效,助力城市管理向‘智管’‘预管’模式转型升级。”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接诉即办科科员高嘉雪说。
近年来,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坚持有诉即接、有诉即应、有诉即办、有诉必办的服务理念,整合“12315”“12369”“12333”等41部行政企事业单位热线和22个网络受理渠道,建立热线“一号接听、一号响应、一号服务”工作机制,构建起“线上+线下”的多渠道全方位受理格局,让市民的诉求得到更快速、更智能的回应,让基层治理工作更加高效、精准。今年以来,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通过乌海12345便民热线、网络等渠道共受理诉求13.91万件,直接办理12.54万件,派转至单位办理1.37万件,已办结13.83万件,办结率达99.42%。
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紧扣城市运行一网统管、一体指挥、一屏统览的总体目标,依托“城市大脑”现有底座,加速推进数字化城市运行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。目前,该平台完成了日常监测和综合指挥功能模块及指标体系的设计工作,技术团队正加快完善开发工作。
“平台建成后,通过‘平战结合’的指挥调度体系,在日常状态下,可对城市运行状况进行全面感知和监测;在应急状态下,则能够迅速开展跨部门协作,确保城市运行决策分析统揽全局,综合调度实现一体联动,事件处置高效有序,全面提升城市运行风险防控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。”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数字化应用科负责人刘伯伟说。
聚焦民生服务
守护社会安宁
“多亏了学校的调解员,帮我们解决了经济纠纷。学校能有这样一个调解室我感觉挺好的。”在乌海职业技术学院老李调解工作室,一起因借钱引发的同学间矛盾仅用3小时便达成和解协议。这样的场景,是全市公安矛盾调解室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。
为了能够更好地及时化解纠纷矛盾,避免更大的事故的发生,滨河派出所将人民调解力量前移,推动“人民调解进高校”,在乌海职业技术学院警务室内设置“滨河派出所矛盾纠纷老李调解工作室”,将人民调解机制引入到高校,并聘任具有丰富学生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专门的调解员。
目前,“滨河派出所矛盾纠纷老李调解工作室”主要是以“警民联调”“1+1+N”为主要的工作模式,即调解委员会的构成是由学院保卫干事、公安民警与系部老师等共同组成。据了解,“滨河派出所矛盾纠纷老李调解工作室”成立以来,成功调解校园内各类矛盾纠纷400余起,调解成功率达100%。
“我们深化信访‘两全代办’机制,全面总结推广‘1235’‘两所联调’多元化解联调机制,打造了‘老付调解室’‘解放枫警’等一批金牌调解队伍,创新调解‘司法确认’工作模式,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因家庭矛盾、邻里口角等引发的纠纷排查化解工作。”市公安局督审信支队支队长王凯说。去年,全市公安机关累计排查矛盾纠纷1.94万起,调处率99.6%,化解率98.7%。
从“智慧天网”到“网格化治理”,从“12345热线”到“矛盾调解室”,我市以系统思维破解治理难题,以绣花功夫提升服务温度,交出了一份百姓心安、社会安稳的平安答卷。我市将始终坚持以高标准、严要求抓好防风险、保安全、护稳定工作,层层压实责任,紧盯关键部位、重点环节,坚决筑牢维护平安稳定大局的坚固防线,为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新篇章作出重要贡献。
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办 乌海市大数据中心 维护
地址: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:016000蒙公网安备:15030202000006蒙ICP备0500080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:1503000001
网站有害信息举报及维护电话:0473-3998316,邮箱:zwgkjdk@163.com